栏目导航
各二级学院:
为满足大学生学科竞赛和自主创新的需求,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发挥教学资源功能和效益,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高效开展,学校决定开展2024-2025学年开放性创新实验室项目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定位
开放性创新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的职能是为课外实践教学活动搭建有效平台,提供优质条件和师资保障,创建协同创新交流互通的载体,主要依托重点实验室、各级实验教学中心等教学和科研平台,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完善开放共享管理机制,支持学生开展自主创新实践及学科竞赛活动,为新葡萄在高水平创新竞赛中优秀作品的孵化、师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发展和学生创新创业素养的提升提供有利土壤,实验室被誉为“创意变成现实的梦工厂”和“爱好学习课外技能者的乐园”。实验室将作为新葡萄实践教学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教务处代表学校统一授牌。
二、申报主体
各二级学院和相关单位关心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及学科竞赛活动开展的专业教师、辅导员及行政人员等个人或团体。
三、实验室类型
开放性创新实验室项目包括科技创新、文化创意、社会科学三类。
1.科技创新类:学生团队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完成科技创新性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条件准备和项目实施、研究报告撰写、成果(学术)交流等工作。包括数学、计算机科学、物理学、材料、机械、建筑、工程、医药与健康学、化学、环境科学等方面。
2.文化创意类:学生团队在导师指导下,以创作、创造、创新为根本手段,自主完成文化类项目设计、研究条件准备和项目实施、研究报告撰写、成果(学术)交流等工作。包括广播影视、动漫、音像、传媒、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工艺与设计、雕塑、环境艺术、广告装潢、服装设计等方面。
3.社会科学类:学生团队在导师指导下,采用科学的方法,自主完成社会科学类项目设计、研究条件准备和项目实施。包括哲学类、经济学类、法学类、教育学类、文学类、艺术类 、历史学类、管理学类、政治学类、马克思主义理论类、新闻传播学类、社会学类、中国语言文学类、外国语言文学类等方面。
四、申报条件
1.实验室必须具备功能明确的独立空间(或开放共享区域),可以进行课外实践活动、学术研讨以及作品成果等展示。优先支持具备独立空间的团队申报。
2.实验室应拥有稳定的教师队伍,教师们具有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与热情,同时安排相关人员,负责日常联系、活动组织、资料整理、信息上报等工作。
3.实验室应具备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所必需的硬件条件,如加工设备、实验测试仪器、必要的消耗材料等。
4.鼓励接纳不同专业的学生进驻实验室,提倡多学科交叉组建师生团队,采用“导师+项目+团队”的教学方式。根据实验室创新活动类型及时间安排,每个实验室可以进驻多个项目。
5.同等条件下,以下项目具有优先入驻资格:Ⅰ类学科竞赛市赛二等奖及Ⅱ类竞赛市赛一等奖以上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市级及以上立项项目的团队入驻创新实验室。
五、申报流程
1.12月16日前,项目负责人填写报送《开放性创新实验室项目申请书》(附件1)、团队全体成员身份证与学生证复印件以及获奖证书、专利证书、论文等材料电子稿与纸质稿至恪勤楼215办公室。
2.12月20日前,教务处对申报项目进行审核评选。按评审得分高低拟定入围项目,入围项目经公示无异议后,确定入驻项目名单。
3.12月27日前,批准立项的项目团队填写《开放性创新实验室学生团队信息表》(附件2)以及《开放性创新实验室安全承诺书》(附件3),逾期视为自动放弃资格,根据情况决定依次递补名额。
六、评估管理
1.拟新建创新实验室10-20个,建设期两年。批准立项后,学校将分期给予4000元/个的基础经费支持,创新实验室立项后发放基础经费的60%,其余40%经费待考核合格后发放。对于考核优秀的创新实验室基础经费上浮20%。经费可以用于创新工作坊各项目团队差旅费、学科竞赛项目培训、项目竞赛校外专家指导酬金、专利费、论文版面费、印刷资料费、DIY制作材料费以及工作坊空间建设等方面的开支。
2.学校为所有创新实验室提供统一标识,创新实验室应注意整理留存活动及项目开展的相关资料以备查和宣传,工作坊应展示相关材料成果。
3.须建有规范可行的创新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面向创新实验室学生全天候开放。创新实验室由所在学院(或单位)负责管理,安排相应人员负责日常管理,保持创新实验室干净整洁。
4.学校对创新实验室实行年度考核制度,考核主要根据创新实验室项目申报时提出的指标完成情况。创新实验室参加《9455澳门新葡萄娱乐场大厅学科竞赛目录》内Ⅰ类A1赛事并获得国赛及以上成绩的方可参加优秀等级评定,取得Ⅰ类A1类赛事国家级一等奖及以上成绩可直接认定为优秀,取得国家级获奖即可直接认定工作坊考核合格,所获奖项须为创新实验室成员排名第一,创新实验室负责人为第一指导教师。
5.入驻团队需认真学习实验室安全以及卫生管理制度,严格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服从实验室教师管理,切实保障实验室与自身安全。
6.严重违反实验室安全规定,不服从管理且态度恶劣的同学列入实验室黑名单,实验室不再接收包含黑名单人员的项目团队入驻申请。在实验室故意损坏器材与设备,通报指导老师及所在学院严肃处理。
7.原则上同一名同学只能随同一个团队入驻。
联系人:杨老师,电话:49891734,249178751@qq.com,地点:恪勤楼215。
附件:1.开放性创新实验室项目申请书
2.开放性创新实验室团队信息表
3.开放性创新实验室安全承诺书
教务处
2024年1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