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校内相关单位:
2024届本科毕业生离校在即,为切实加强毕业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营造和谐稳定、诚信感恩、健康活泼、情浓意切的校园文化氛围,确保毕业生安全、顺利离校,现就有关工作安排如下。
一、做好毕业生教育工作
1.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教育引导毕业生争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树立与新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勇于担当新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胸怀理想、锤炼品格,脚踏实地、刻苦磨炼,自觉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砥砺奋进、勇攀高峰,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壮丽青春,实现人生价值。
2.加强安全法纪教育。教育提醒毕业生防火(寝室不使用大功率电器)、防盗(妥善保管自己的贵重物品)、防溺水、防诈骗等。加强法制和纪律教育,通过重温校纪校规、就业安全教育、劳动法、合同法教育等,增强毕业生法律意识、自律意识、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针对毕业生离校前聚会、饮酒等现象,要加强关注引导,重申有关校规校纪,明确学生毕业季受处分对学位授予等造成的后果和影响,教育毕业生自觉遵守学校相关规定,坚决杜绝打架斗殴、酗酒滋事等行为,文明离校。
3.加强感恩诚信教育。加强感恩教育,引导毕业生知恩、感恩、报恩,增强饮水思源、感恩母校的深厚情谊,提升回报社会、奉献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诚信教育,在毕业生中开展学费结算、贷款偿还、就业签约、毕业论文等方面的诚信教育,教育学生“以诚信为本、以诚信立身”。
4.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引导毕业生正确认识当前就业形势,合理调整就业期望,树立正确的职业观;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鼓励有条件、有愿望的毕业生自主创业、灵活就业;关心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少数民族、身体残疾等学生群体,了解其未就业原因及存在的困难,推进就业困难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
5.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通过走访学生寝室、召开毕业生代表座谈会等方式,主动关心学生,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引导毕业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就业、情感及学业等方面的压力,缓解因各种压力产生的焦虑、抑郁及不稳定的情绪状态,增强毕业生的自我调适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及压力耐受能力。做好经济困难、就业受阻、情感纠葛、心理疾患、人际冲突、毕业困难等学生群体的教育帮扶和心理疏导,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和校园安全稳定。
6.加强毕业生廉洁教育。各学院要结合学校“清廉校园•清风相伴”主题教育月活动,在毕业生离校前,要结合毕业主题班会、毕业生代表座谈会、毕业生党员座谈会等活动,开展好廉洁专题教育活动。面向大学生进行廉洁修身和从业教育,提高廉洁素养,帮助毕业生扣好走向社会的“第一粒扣子”,引导毕业生清清白白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树立遵法、崇廉、守信的价值理念,不断增强毕业生的法纪意识、规矩意识、底线意识,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和廉洁从业意识。
7.加强征兵宣传教育。加强毕业生征兵宣传工作,通过开展专题讲座、退役复学士兵报告会、主题班会、主题座谈会等活动,讲清、讲透入伍的各项优待政策,明确参军入伍对国家及个人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激发毕业生参军报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8.加强文明离校教育。通过召开主题班会等方式,教育毕业生离校时做到“九个不”:不酗酒、不打架、不起哄、不闹事、不晚归、不乱掷杂物、不损坏公物、不在公共场所乱涂乱画、不在网上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或有害信息,要爱护寝室内外环境卫生,不乱贴乱画,不在任何地方焚烧杂物,保护环境;爱护学校公共财物,确保各类设施完好无损,自觉结清水、电、气费用,赔偿损坏的公共设施。坚决杜绝毕业生离校不文明行为的发生。
二、组织毕业生积极参与“五个一”感恩教育活动
各学院要组织引导毕业生积极参与“五个一”感恩教育活动,上好“最后一堂感恩课”,引导毕业生将信心留给自己,将关爱留给同窗,将感恩留给老师,将文明留给母校,为全体学弟学妹做好榜样,留下最美好的毕业回忆。
1.写一封给未来的信,感恩自己,憧憬未来
积极组织毕业生参与“留存记忆 见证芳华——写给未来自己的一封信”专题活动(活动通知已发布在学生处官网)。引导毕业生写下对未来的憧憬、承诺或祝福,党委学生工作部和档案馆将会组织收集,无偿为毕业生保存,留下永久青春记忆。
(1)信件投递方式:信件采用统一标志的信封,信封由各学院毕业生辅导员统一到党委学生工作部208办公室领取,发放给毕业生。信件密封后在信封写上所在的学院、专业、班级以及姓名;信件可以通过班级统一投递到档案馆设置的未来信箱,学校也将在毕业典礼现场设置未来信箱,典礼结束后接受同学们信件投递;
(2)信封封面右上角的归档章填写:年度(2024),学院(学院名简称),期限(信件启封时间,如10年,20年,30年),件号(由档案馆收齐后统一填写);
(3)投递时间:从通知发布之日至2024年6月19日止。
2.送一句祝福语,感恩老师,祝福母校
引导毕业生通过文理定制版明信片书写心声,表达对老师、母校的感恩和祝福。
(1)活动时间:5月20日—6月10日;
(2)活动方式:党委学生工作部将在三校区设置祝福填写点,提供明信片发放和填写服务,毕业生领取后可通过明信片书写对同学、老师、学校的祝福。毕业生写给学校的祝福,可及时提交至三校区祝福回收点。低年级学弟学妹也可通过书写明信片向毕业生传达祝福;
(3)活动期间及活动结束后,党委学生工作部将组织对祝福明信片进行线上线下展览。
3.做一次志愿活动,感恩母校,回馈母校
组织和引导毕业生离校前开展一次清捡烟头、食堂帮厨、义务清扫、义务值班等志愿活动,为学弟学妹做好表率,回馈母校。
(1)各学院要组织引导毕业生积极参与校园志愿服务活动,活动过程中做好宣传;
(2)活动结束后,请各学院将毕业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文字(数据)总结材料和代表性照片6-8张发学生事务科范彦云老师处。
4.献一份爱心,感恩社会,捐献物资
引导毕业生毕业前将书籍、衣物、棉被等物品积极向学校图书馆、学校红十字会等捐赠,回馈学校、回馈社会。
(1)捐赠书籍,毕业生可在6月15日前可前往博文馆203捐赠点进行书籍捐赠;
(2)衣服、棉被等物资捐赠,学校红十字会将在3校区设置物资捐赠接收点(红河A区捐赠点设置在博爱校医室、红河B区捐赠点设置在知味苑广场、星湖校区捐赠点设置在校医院),毕业生在5月15日至6月10日期间可随时前往捐赠,奉献爱心。
5.做一次寝室大扫除,感恩母校,扮靓母校。
各学院要组织毕业生离校前认真彻底打扫宿舍卫生,为自己的大学生活划上圆满的句号,为学弟学妹留下清洁与祝福,树立2024届本科毕业生的良好形象。
(1)毕业生离校前,各学院要安排专人负责组织开展毕业生离校寝室卫生大扫除感恩教育活动,并积极做好宣传,确保毕业生离校后宿舍干净、整洁;
(2)毕业生离校后,学校将组织对各学院毕业生宿舍进行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通报。
三、加强毕业生管理服务工作
1.做好重点毕业生的排查和关注。各学院要全面、深入、精准摸排所有毕业生的基本情况,重点关注心理异常、家庭突遭变故(如父母离异)、无法正常毕业、就业受阻、家庭经济困难、情感纠纷等重点学生,针对性开展谈心谈话、沟通交流、教育引导,并开展“一对一”帮扶,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对于达不到毕业条件,不能如期毕业的学生,要做好思想引导工作,加强与其家长的沟通交流,协同任课教师、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等各方力量,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关注、指导和帮助。要重点关注因心理问题等原因申请在校外租房居住学生,加强跟学生和家长的联系,督促落实好申请审批时提出的家长陪住等要求,确保学生安全。做好毕业生学业、学费、学籍、就业、违纪、安全隐患、非法网贷、非法传销等方面的清理工作,建立完善工作台账。
2.掌握毕业生动态。毕业生因实习、就业等原因,流动性较大,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各学院要加强管理,精准掌握毕业生动态去向。校外毕业生,要加强跟学生和家长的沟通联系,动态掌握毕业生在校外实习、找工作的具体情况。校内毕业生,要加强管理,外出严格履行请假制度,引导学生每日按时归寝,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
3.做好宿舍安全排查。各社区、各学院即日起至毕业生离校前,要持续做好毕业生宿舍安全隐患排除处理工作。严禁毕业生在宿舍留宿校外人员、使用明火和违规使用大功率电器,教育学生及时清理废旧垃圾物品。不在宿舍酗酒、打牌、打闹,杜绝各类安全隐患。同时,各学院要做好毕业生离校的督导工作,确保毕业生及时离校,杜绝毕业不离校现象。学校将组织开展针对性校风巡视工作,针对毕业生宿舍等场所进行全面检查,检查督促各社区、各学院安全隐患排查处理工作开展情况。
4.进一步强化值班。各学院要加强毕业生离校期间的值班工作,掌握并监控毕业生动态,妥善处置各种突发事件。从即日起至毕业生离校前,各学院要强化值班。学院党政领导要亲自参与值班值守,辅导员、任课教师等要到学生宿舍走访、看望毕业生,帮助毕业生解决实际困难。值班期间,要24小时保持通讯畅通,提高应急处突能力,遇到突发重大事件或安全隐患,要及时上报学校并积极配合妥善处置,维护校园安全稳定。
5.强化组织领导。各学院要成立2024届本科毕业生离校工作领导小组,院长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分管书记、学工办主任和毕业班辅导员是直接责任人,要认真研究部署,全面细致做好毕业生离校相关工作,各个学院在6月1日之前,以汇总表的方式,将学院毕业生离校的相关活动安排和值班安排表报学生工作部学生事务科彭盈盈老师。
6.其他要求。为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各学院不得以组织谢师宴、为学校或学院捐赠纪念品等名义收取学生任何费用。学校尊重毕业生集体和个人自发组织各类捐赠、交流会等活动,为了保证学生自发活动的顺利开展,杜绝安全隐患,各学院所有毕业生活动必须向辅导员或学院分管学生工作领导通报,学院安排相关教师全程参与,特别是学工人员要根据学院实际情况,创新工作方法,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服务到位、落实到位,坚持深入一线,确保学生活动安全无事故开展。
党委学生工作部
2024年5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