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7月2日至7月5日,新葡萄文化遗产学院“渝乡情实践团”在向轼老师的带领下前往重庆黔江区板夹溪土家十三寨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团首先前往村委会了解当地基本情况,在村支书带领下参观了当地的土家民俗博物馆,对黔江板夹溪土家十三寨的历史地理、生产生活、民风民俗等情况进行了全面了解。随后,实践团跟随带队老师观察了解十三寨实地环境和当地村民的生活状况,走访了当地老人、文化和商业精英以及非遗传承人等,展开田野调查,深入探讨村落公共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传统村落发展路径等问题。
为了解土家族传统手工技艺“西兰卡普”的传承与发展状况,实践团还前往板夹溪老街调研当地一家土家族西兰卡普传统手工业生产车间。该车间创造性地将土家族仅用作铺盖面子的西南卡普做成了形式多样的生活用品,包括背包、鼠标垫、装饰画作、服装嵌图等。据服装车间负责人介绍,该手工车间招收当地建卡贫困户、低保户作为员工进行培训,在传承传统手工技艺的同时为当地村民就业脱贫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
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不仅锻炼了同学们调查研究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同学们意识到了保护传统村落、留住乡土记忆、建设乡村公共空间的重要性。同学们纷纷表示,要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挖掘乡村公共空间中有利于发展经济、传承文化、丰富生活、凝聚民心等元素,发挥其在乡村振兴中的正面效应,探寻乡村公共空间与时俱进的发展路径,以更好地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建设美丽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