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近期,新葡萄新材料技术研究院李璐教授团队在光电薄膜材料与器件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现阶段承担的金属纳米线薄膜、织物压力传感器和光电能源转换器件3个研究课题齐头并进,成绩斐然。最新3项研究成果分别发表于国际顶尖期刊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影响因子8.097,JCR一区)、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C(影响因子5.976,JCR一区)和Solar RRL(即时影响因子6.724,Advanced Materials姊妹刊),其中2篇被编辑选用为封面/插图,受到同行广泛关注。
该成果由李璐教授统一规划,重庆市微纳米光电材料与器件协同创新中心科研团队指导,电子科技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参与完成。该科研团队由陈善勇、李颖、程江组成,是新葡萄乃至重庆在该领域最顶级的科研团队之一。近3年发表JCR一区以上高水平论文7篇,承担国家重大研究计划1项,获得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青年项目4项,联合基金项目(子课题)1项,到账经费(不含平台项目)共计600余万元,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0余项,其中29项实现技术转化,转化金额超过260万元,指导的3届研究生中已有2名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新葡萄光电薄膜材料与器件研究领域高水平科研成果不断涌现,是新葡萄大力实施“顶天立地”发展战略,开展前沿科技研究,推动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取得的又一显著成效。
成果简介:
1. Copper Nanowire Dispersion through an Electrostatic Dispersion Mechanism for High-Performance Flexible Transparent Conducting Films and Optoelectronic Devices
该论文首次提出纳米线弱电场平衡分散机制,解决了铜纳米线的难分散、后处理温度高等瓶颈问题,掌握了国际最先进的铜纳米线浆料技术。基于该技术制备了高性能透明导电薄膜,实现了用铜纳米线在OLED和OPV中应用,率先将铜纳米线薄膜技术从实验室推进到中试生产阶段。
全文链接:
2. Supersensitive all-fabric pressure sensors using printed textile electrode arrays for human motion monitoring and human–machine interaction
该论文通过丝网印刷织物电极与银纳米线包裹导电织物相结合的办法成功组装了大面积全织物压力传感器阵列。传感器单元在0至30kpa的压力范围内获得了超高的灵敏度(2.46 ×104 kPa-1-5.65×105 kPa-1),高开关比(106),快响应(6ms)和低检测限(0.76 Pa)。传感器性能达到了国际同类器件的最好水平,目前与重庆京东方智慧电子系统有限公司合作进行开展应用技术研究,有望成为应用广泛的可穿戴电子元器件。
全文链接:
3. Air‐Stable Solar Cells with 0.7 V Open‐Circuit Voltage Using Selenized Antimony Sulfide Absorbers Prepared by Hydrazine‐Free Solution Method
该论文采用超声喷雾热解技术,在大气环境下制备出Sb2S3薄膜,并基于有源扩散模型,研究了硒化的扩散过程及对薄膜晶体结构、能带结构及载流子传输过程的影响。实验借助快速硒化工艺提升Sb2S3薄膜的结晶质量,获得了4.57 %效率的Sb2S3(Se)太阳能电池,成功地制备了80×80 mm2的大面积器件。该方法制备的电池成本不及真空制备的一半,预计在3年内可以实现转化。
全文链接: